1.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2.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下面对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罪名法定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C.基本人权原则、依法解释原则、法治原则和经济中立原则
D.基本人权原则、罪名法定原则、法治原则和经济中立原则
1.C【解析】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显然对于丙的死亡,甲并不是持积极追求的心态,故属于间接故意。
2.D【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王某晕倒,其不法侵害已经停止,故张某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更不属于防卫过当。故意杀人罪指故意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张某对王某的死,主观上持故意心态,客观上实施了剥夺其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负刑事责任。
3.A【解析】A项正确,根据《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上述原则有一定的体现。根据《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据《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根据《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项错误,罪名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原则。C、D项错误,依法解释原则与经济中立原则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