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文签发、发文登记、版面设计、复核
1. 公文签发
公文签发是指机关领导人对送审欲发的文稿,审阅后认为应该发出时,在发文处理单的“签发”栏中写上印发意见并签署姓名。审核后的文稿仍是草稿,只有签发后的文稿才成为定稿,立即生效。因此,签发是决定文稿最后定稿与批准发出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机关领导人参与和掌握公文处理的具体行动,也是领导人行使职权,代表领导机关或部门对文稿负责的具体表现。
【真题链接】签发是指( )。
A.机关领导人在发文稿上签名
B.机关领导人在文件正本上签名
C.文件承办人在文件处理单上签名
D.机关领导人对来文办理进行批示
【解析】答案为A。签署是发文时,由机关领导人在公文落款处签写姓名或加盖签名章,代表公文的作者,证实公文的执行效用。签署于签发的区别签署与签发不同,签署是在向外发出的正本上签字,而签发则是在机关负责人最后审定文稿时,签在发文稿上。签发的定稿并不向外发出,只保存在本机关。故选A。
(1)签发的原则
公文签发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按职权划分的原则。凡准备以领导机关名义发出的公文,都应由机关领导人签发。重要的或涉及面广的,由正职领导人或常务副职签发。属于某一方面业务的,由主管领导人签发。凡准备以业务主管部门名义发出的公文,由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签发。
②集体负责的原则。对于某些有关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公文,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共同负责,最后由主要领导人签发。
③授权代签原则。主要领导人因公外出,可以授权或委托其他副职领导人代为签发,事后再送主要领导人核阅。一般性的事务性公文也可以委托办公厅(室)的负责人签发。
④加签原则。凡欲以业务主管部门名义发出的公文,原则上应由部门负责人签发。但当公文内容涉及重大问题时,应送机关主管领导审阅后加签。如县农业局要发一份公文,原则上由局长签发即可。但公文内容涉及农业方面的一些重大措施的调整,就应主动送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加签。
⑤会签的原则。会签是指当文稿内容涉及两个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职权范围时,必须经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协商,并都在发文处理笺的“会签”栏内签署发文的具体意见。
⑥先审后签的原则。签发人在签发前一定要仔细审阅文稿,不能过分依赖核稿的文秘人员。因为签发人对自己所签发的公文从内容到文字都要负完全责任,如果未经过目就签字同意,那就失去了在公文处理过程中设置“签发”程序的实际意义。
(2)签发格式
签发的格式包括签发意见、签发人姓名、签发时间,这三项缺一不可。签发意见要具体,态度要明确。姓名要写清楚,容易辨认。要有签发日期。签发日期往往是确定成文日期的依据,一定要有。紧急公文不仅要签写日期,如有必要还要写清几时几分。
(3)签发注意事项
①尊重拟稿人的劳动。
②代签要注明。受委托代签的文稿应注明“代签”字样,以备查考。
③用笔要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签发文稿应使用毛笔或钢笔,不要使用铅笔或不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圆珠笔。
2. 发文登记
登记项目的标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意见进行标注
参与公文制发的有关领导人在发文处理单上已经批示清楚或有具体口头意见的,发文登记时,把领导人的意图具体化即可。
(2)根据公文的性质和内容进行标注
发文登记时首先应仔细阅读文稿,切实弄懂内容,准确判断公文与各方面的关系,进而分析文稿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还是重要的;是将来要做的,还是急迫要办的;是公开报道过的,还是应该保密的等。只有胸中有数,才能标注得当,不出差错。
(3)根据惯例和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标注
在灵活运用相关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当进行必要的询问、请示和查证工作。文稿在进行发文登记的同时,还要把相同的项目填写在发文处理单上。文稿经发文登记后,把不需付印的附件取下,并注明是某号公文的附件,专门存放,等正本公文印出后再合并归卷。有些文稿的附件是供领导签发时参考的,并不需要付印。所以,在文稿送印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漏印或多印附件。
3. 版面设计
4. 复核
【真题链接】公文处理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和不可逆性,按公文处理的顺序分,一般经过拟稿、核稿、会商、签发、缮印、发出等程序。( )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公文的处理程序可知,公文处理的流程中少了审核程序,故错误。
【真题链接】下列选项中,发文处理程序正确的是( )。
A.拟稿、核稿、签发、缮印、校对 B.拟稿、核稿、缮印、签发、校对
C.拟搞、签发、核稿、缮印、校对 D.核稿、签发、拟稿、缮印、校对
【解析】答案为A。根据公文的处理程序可知,公文处理的流程中主要包括拟稿、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等先后程序,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