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增强免疫力”在民间很常用,但在学术界却极少提及,甚至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科学名词。在民间,“增强免疫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意味着可以增强抵抗病原体的能力,所以被认为是一件好事。但在科学界,“增强免疫力”不容易定义,因为免疫反应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长生抗体、T细胞反应、吞噬细胞吞噬等,很难定义和量化。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有正常免疫力的人来说,增强免疫力不意味着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增加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
关于“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民间和科学界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
B.科学界认为免疫反应是复杂多样的
C.是针对免疫力低下者采取的干预措施
D.很难根据有限的指标进行定义和计量
2.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历史悠久,源泉可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动,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融入商业元素,成为民俗文化+集市贸易的民间娱乐活动。史料记载,现行的庙会雏形最早出现于唐代。庙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大众化,雅俗共赏,既有高雅的艺术演出,又有喜闻乐见的街头技艺表演,内容丰富,参与性强,许多项目便于市民及游客直接参与互动,符合群众的兴趣与需求。庙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吃喝玩乐购物一体化,市民可以在逛庙会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庙会文化的:
A.经济价值
B.风俗特点
C.演变过程
D.时代内涵
3.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着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葫芦文化:
A.源远流长
B.与时俱进
C.内涵丰富
D.寓意吉祥
1.C【解析】C项,“免疫力低下者”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当选。A项,根据文段“在民间,‘增强免疫力’ 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意味着可以增强抵抗病原体的能力,所以被认为是一件好事。但在科学界 ‘增强免疫力’ 不容易定义”可知,民间与科学界对“增强免疫力”的认识确实存在较大分歧,符合文意,排除。B项,根据文段“在科学界 ‘增强免疫力’ 不容易定义,因为免疫反应包括很多方面”可知,“免疫反应是复杂多样的”符合文意,排除。D项,根据文段“因为免疫反应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长生抗体、T细胞反应、吞噬细胞吞噬等,很难定义和量化”可知,“很难定义和计量”表述正确,排除。
2.B【解析】文段开篇主要讲述庙会的发展和特点,随后开始讲述“庙会文化”,文段提到“庙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大众化,雅俗共赏”,之后进行了具体阐述。接着文段又讲述“庙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吃喝玩乐购物一体化”,之后再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所以文段主要介绍了庙会文化的风俗特点,对应B项。A项“经济价值”无中生有,排除;C项“演变过程”无中生有,文段提到了“庙会”的演变过程,但是没有提到“庙会文化”的演变过程,排除;D项“时代内涵”也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到,排除。
3.D【解析】文段开篇指出葫芦的谐音并阐明其美好寓意,并通过季羡林的话进行论证,强调我们有共同的葫芦文化。后文由葫芦的外形引出其代表的美好理念,文段尾句再次强调葫芦蕴含丰富而吉祥的文化,故整个文段旨在强调葫芦寓意吉祥,对应D项。A项,“源远流长”强调时间长,B项,“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无中生有,排除;C项,“内涵丰富”表述不明确,文段重点强调葫芦内涵很吉祥,很好,排除。